設計目標
- 反映馬祖地區人文與自然環境特色
- 提供多樣化的人文活動
設計理念
- 配置規劃利用起伏地形,以建築物塑造傳統聚落風貌。
- 展示館沿山而建,前低後高,自然成長於環境之中。
- 採閩東建築式樣,高地錯落自成聚落風貌,其配置、型、建材、色彩本身即為一展示項目。
- 從點、線、面、體各方面,發揮本土原鄉文化特質,讓旅客進入園區後,即浸濡在未曾經驗過的文化氣氛,從而體驗並了解馬祖文化。
建築特色
- 造型運用四坡屋頂、外牆收分、仿石質感、小開窗、淺出簷等地方風貌建築語彙。
- 以早年民居所用的獨特煙囪,作為樓梯間的造型,營造挺拔氣勢。
- 量感成團成塊,雖為單棟建築物,造型卻高低錯落,塑造聚落群體意象
- 建築體前低後高、層層退蹬,封閉外表之內有著開敞的空間。
- 「主」、「從」、「虛」、「實」對比分明,以傳統之陽台、凹廓、門窗建築要素,在堅實牆面構築虛實凹凸動人的變化,不單調乏味。
- 屋頂有機的組合,運用四坡斜頂、平頂,鋼架採光罩的現在材料,與傳統煙囪造型,組構出有趣多變天際線。
- 屋頂型式與不同尺度的小開窗,表現出立面的節奏感。
公共藝術
戶外:島嶼之歌 馬祖列島如珍珠般的屹立在閩江口外,潮來潮往拍打著歲月的浪濤,安身立命的子民,永恆的傳唱著平安圓滿的「島嶼之歌」。
室內:邊城之舞 「邊城之舞」作品所要傳達-馬祖宛如閩江口外的珍珠,光彩耀眼,努力展現自我;不再是被世人遺忘的孤島。 整體設計靈感源自於中國傳統剪紙藝術及西方藝術;作品造型帶入閩東式建築、黑嘴端鳳頭燕鷗及海浪,並以紅色色調為底色,結合馬祖特色元素的圖騰,宛如像飛舞中的黑嘴端鳳頭燕鷗,閃耀著光芒,讓人感受到朝氣與希望。 材質:玻璃纖維、壓克力原料 作者: 陳振輝


室內:討海的日子
馬祖列島自古以來即是閩東漁子的海上樂土,大海是先民的糧倉,不同汛期擁有不同的洄游魚類。
漁人們日出而作,日落而歸,當晚霞滿天之際,一尾尾鮮魚裝滿整個魚簍,粗獷樸實的討海人個個臉上滿溢著笑意。
傳統花崗石屋鱗比櫛次,依山臨海而建,別具一番風情;漁汛之時,灣澳前方舟楫雲集、漁帆點點,每每在石牆曲巷中刻劃出動人的漁家風情畫。
材質:漢白玉浮雕 作者:李寶龍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