帆船—冬艋艚 ◆文/游桂香
福建沿海自古以來漁業發達,由於各種漁業的漁具、漁法、捕撈對象和漁場等條件不同,造船技術更是不斷改良以適應不同海域狀況和不同的捕撈用途。馬祖海域在閩江口及其稍北海域,雖然有刺網漁船、圍網漁船、拖網漁船、定置網漁船和釣魚船等各種類型,但馬祖居民針對岸灘性質和捕撈對象,所建造的漁船多為定置網漁船稱為「冬艋艚 」及「扳繒」,本館所展示的是「冬艋艚」。
本館所展示的「冬艋艚 」,總長16.76公尺,滿載水線長13.72公尺,船寛4.12公尺,最大吃水0.94公尺,前桅杆高7.8公尺前傾22°,主桅杆高13.8公尺後傾6°,桅頂設有簡易風向計,單爪鐵錨重60公斤。「冬艋艚 所用的材料是福建盛產的品質極好的福州杉木,個別構件採用樟木、黃楊木,船體以對開原木作為舷側板,能緩和波浪造成的橫搖,增加安全性並適於作業,船板間的縫隙以桐油和石灰加入棉麻等纖維搗爛而成的灰來填縫。篷帆多採用硬帆,以厚麻木塗上多層桐油而成,帆面有多道橫桿,配合各種裝置零件和繩索系統,帆面的開展和收疊都很方便靈活及具有偏風、逆風行駛的性能,一般來講,帆的總面積(以平方公尺計)和船的滿載排水量(以噸計)有一定的經驗比例關係,約在2︰1至3︰1之間。配有可昇降的舵板,便於船隻進出淺水港道。結構布置方面均依照橫向強度的要求,艙堵、肋骨間距均不相等,艙堵有作為網艙的,有作為魚艙、水艙等,船上並配有多隻櫓、槳和竹篙,是風力和人力並用的漁船,甲板幾乎與船舷平行,艏艉脊弧不大,是為了收放網具的省力和便利。 就總體性能而言,因載荷均置於船艙內,重心低,「冬艋艚 有良好的穩性,在惡劣的天氣狀況下都還具有安全航行能力;並且密集的水密隔堵,即使有一艙或數艙破艙進水,也無沈船的危險;由於豎龍骨高度相當大,航行與作業時的方向穩定性高。又因採用大面積的深水舵板,以及頭帆前傾22°,增大了旋轉力臂,使漁船有迅速的迴旋性能,使得「冬艋艚 」具有很好的操縱性,所以能在六至七級風浪中航行作業。
「冬艋艚」所使用的漁具為冬艋艚網,主要捕撈對象為蝦米,帶魚及其他雜魚,但冬艋艚 單一用途的漁船,漁民們多擁有不同的網具,隨著各種魚類的汛期不同,使用不同的網具。通常多人合用一艘船,各自擁有網具,收獲也以網具的張數來計算,一艘冬艋艚 可供5至8位漁民共用。
由於冬艋艚的靈活性,它可使用「丁香繒」來捕撈沿岸的丁香魚,也可使用「鯷仔繒」捕撈鯷魚,也可於近海、遠海設定置網捕撈蝦米,還可以用釣籃佈沿繩釣。冬艋艚具有綜合性的功能,對漁民來講是非常重要的生財設備,每到漁季開始前一個月(馬祖話稱之為「起季」),漁船齊聚海灘,修船的修船、補網的補網、捻繩的捻繩、搗灰的搗灰,大人小孩都忙碌著。
現在的漁船都是內燃機作為船舶動力,現在的馬祖已見不到從前帆檣林立,漁舟點點的景象,但這些早年馬祖居民生計的大功臣—冬艋艚,在人們的心目中還是一樣的偉大和可親。 |